来源:南方都市报
引韩济饶供水工程汉江取水口处环境优美、水质干净。南方日报记者 石磊 摄
今年“龙舟水”期间,广东省暴雨洪水频发重发,让公众意识到智慧水利对于水旱灾害防御的重要保障作用。
受持续大范围强降水影响,今年7月西江、北江、韩江发生7次编号洪水,特别是北江流域出现1915年以来最大洪水,省水利厅充分利用水情监测预警系统、水旱灾害防御指挥平台等智能应用信息平台,协同联动,精准预测预报预警,科学研判洪水演进态势,精细化统筹调度水工程,成功实现了“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确保了广州、佛山、清远、乐昌等城区免受水浸,也让韶关、英德受淹范围分别减少21%、40%,最大程度降低了洪涝灾害影响,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已形成全社会共识,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已成为各行业的必经之路,而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把智慧水利建设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之一,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正是因为智慧水利建设对广东如此重要,在去年省委、省政府谋划实施“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851”指实施八大重点工程、建设五张水网、推动广东水利现代化水平迈进全国第一梯队)中,将构建智能高效的智慧水利网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省水利厅已经开展实施广东智慧水利工程(一期)项目,未来将在全省逐步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
广东智慧水利试点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系复杂,又因地处南海之滨,容易受到超强台风、短历时高强度降雨等极端天气的影响。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水资源特点和人口经济状况,决定了广东治水任务繁重、治水难度大,也为广东在全国率先试点智慧水利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此前广东智慧水利建设已经先行开展“广东智慧河长”“互联网+水政执法”等重点子项目建设,梳理出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成效经验,在获得水利部智慧水利先行先试评估优秀等级的同时,也推动广东河长制和水政执法信息化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例如,在数字北江芦苞试验段的前期试点中,广东已初步构建出一个数字流域模型,实现了在线巡河以及水利工程少人化、无人化监管等功能。此外,“互联网+水政执法”的采砂船在线监管平台、自适应执法仪也被评为“优秀应用案例”,实现了“智慧执法、高效执法、规范执法、廉洁执法”;河流水资源动态管控完成5G+AI水资源一体化智能监测设备研发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基于“BIM+GIS”技术在全国首次实现大型引调水工程数字化建模和交付,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全生命周期BIM标准化体系提供示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五年广东全面推行河长制的过程中,智慧河长平台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省政府正式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河长制后,2018年和2019年广东智慧河长移动端、PC端、微信小程序端等跨平台用户系统陆续上线,为全省五级8万多名河长、400多名湖长巡河治水提供了强大的辅助工具。
以河长巡河为例,传统人工方式“靠腿跑、用眼定”,工作效率低、覆盖面有限,难以实现常态化监管,而在智慧河长系统则通过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等信息化手段对河湖进行动态监控,不仅可以自动识别河湖周边的“四乱”,还能在发现问题后进行分析处理和闭环追踪,帮助河长更好地完成履职考核。
在智慧河长开启的全民治水和社会监督模式下,广东河湖面貌实现历史性好转,得到老百姓广泛赞誉,省水利厅的智慧河长实践也成为2020年水利部智慧水利先行先试成果10项最佳实践之一。
尽管在智慧水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目前广东智慧水利网的建设水平与广东水利“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水利部关于智慧水利和数字孪生流域部署相比仍存在差距,尤其在多目标调度、水利业务场景智能化、数据治理和业务应用场景创新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对此,省水利厅工作人员表示,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广东将启动广东智慧水利工程(一期)项目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在水利数据汇聚治理、数字孪生平台建设和重要业务应用场景三个层面取得新进展。
未来全省智慧水利项目将建立6大应用体系
省水利厅工作人员表示,随着广东智慧水利工程(一期)项目推进,未来全省水利部门将以省域治理“一网统管”水利专题为引领,充分发挥智慧水利网在“水安全、水资源、水工程、水环境、水生态、水服务”6大应用体系的作用,逐步构建智能高效的智慧水利网体系,提升水利政务服务和水利治理能力。
在水安全方面,将从江河洪水、山洪灾害防御、水利工程风险、旱情分析等现实应用场景出发,汇聚全省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山洪灾害调查评价、中长期降雨预报、河道来水量、水库蓄水量、流域区域需水量等海量水利基础数据,利用智能化算法,实现流域洪水风险实时分析和动态预警、山洪防治区的山洪灾害预警、旱情预测和抗旱形势分析等目标。
水资源方面,在汇集水资源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水资源量动态计算分析,实现对河道及地下水用水总量的精准管控和对非法取用水的有效监管。
智慧水利在打造节水型社会方面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省市每一个重点用水单位的用水计划和实际用水量都将全部汇聚在一起,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自动管理,一旦有单位出现超额超计划用水,将自动发布预警,做到全面加强节水监督管理、稳步提升用水效率。
目前全省共有水库7922座,总库容450.96亿立方米,规模以上水闸8312座,堤防总长度2.89万公里,对这些现有水利工程进行科学高效的运营管理以及对未来新建项目实现线上管理,也是下一步智慧水利网建设的重要方向。
为此省水利部门已经明确,未来在建、新建水利工程竣工验收逐步实现交付数字化模型,打造水利工程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前期已建的水利工程也要逐步实施基础数据数字化,实现对水库、水闸、堤防水利设施的动态安全监测和隐患排查。
以往河湖泄洪通道周边的违建监管是一大难题,下一步广东将继续升级智慧河长平台功能,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加强水域岸线管控,实现河湖事件全流程数字化闭环管理。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水利部门将通过汇聚河湖长度、流域面积、水域岸线、涉河建设项目等信息,形成河湖水域岸线保护利用规划一张图,再加上对河湖健康评价成果和水质水量监测数据,实现河湖健康动态评价。
为了保障健康的水生态,水利部门对河道采砂、水土流失等事务的执法监管至关重要,这一领域的智慧水利建设也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收集水土监测和综合治理的相关数据,构建水土保持一张图,执法人员可以在模型算法的辅助下更加精准地判别出疑似违法违规扰动图斑,极大提升在线监管的能力,还可以实时监控采砂船的位置和状态,实现涉水违法案件发现、跟踪、报警全过程自动化,提高执法效率。
知多D 广东智慧水利工程(一期)
广东智慧水利工程(一期)主要是构建平台+应用+试点。
“平台”即构建水利大数据平台、水利应用支撑平台、数字孪生大脑平台等智慧水利支撑体系建设,为全省各地区智慧水利提供统一集约、共建共用的底层平台支撑。
“应用”是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主线,构建“水安全、水资源、水工程、水环境、水生态、水服务”六大应用体系,助力和支撑水资源配置骨干网、防洪安全网、万里碧道网和农村水利保障网更加协调高效地发挥综合效益,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试点”是完善北江和东江流域内重点区域的数据底板建设,在北江流域构建水旱灾害防御、在东江流域构建水资源管理与调配数字化应用场景,逐步探索数字孪生流域建设。
06-07版 采写:南都记者 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