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几个相关小知识了解一下
发布日期:2025-03-28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 ”,其目的旨在促进支持《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行动。

1(1).jpg

图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海报。 来源: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图

每年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将每年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新自然经济报告》显示全球经济中有44万亿美元适度或高度依赖自然生态系统,这相当于全球GDP的一半以上。

关于“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有几个小知识与读者一起分享: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即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所拥有的遗传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生物多样性公约》将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定义为:各种生物之间的变异性或多样性,包括陆地、海洋及其他水生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间复杂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一般分为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基因的多样性是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

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衡量一定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生态系统之中,不仅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而且生物与其周围的各种环境因子也是相互作用的。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多重要?

人类80% 的食物来自于超过20类植物,衣食住行所有使用的物种超过40,000种,这都是由生物多样性提供的。我们的生活和“生物多样性”息息相关,生物多样性不仅对于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决定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我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简单地说,水源地的生态系统健康与否,决定着是否能够保障饮用水的水质;森林覆盖率的改变,则会影响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中国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已有31年,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通过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放归(回归)自然、人工繁育(培植)等措施,有效保护了90%的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大熊猫、朱鹮、黑颈鹤、藏羚、白头叶猴、海南长臂猿、莽山烙铁头蛇、苏铁、兰科植物等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2022年4月,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通过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调整发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建立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健全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制度体系,以法之名,有效遏制我国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和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破坏野生植物生长环境和违法经营利用野生植物行为的发生。

记者还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50余部相关法律就生物安全防治外来物种入侵,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就地保育等问题做出了相关规定。今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正式施行。(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杜雨敖)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