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仁怀物种』鬼针草:自然界“黏人精”
发布日期:2025-04-02

仁怀,一江春水,两岸青山,数以万计的动植物、微生物聚集,相互竞争、相互成就,充满生机与活力,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 "。天赐酱香,成就仁怀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的美名。


传递生态知识,讲好自然故事,更好赋能仁怀酱香白酒产业。本期『仁怀物种』,讲述" 鬼针草 "的故事。


这段时间,春暖花开,正是出游踏青的好时节。公园、草地、郊外等都成为人们周末的好去处。这些地方,最为常见的不是树,不是水,而是一些很平凡的野草、野菜。别看它们不起眼,却浑身都是宝,有着非常高的药用价值。这其中,就有一种农村常见的野草——鬼针草。

1.jpg

鬼针草,别名鬼钗草、黏人草、跟人走、婆婆针,其名最早记载于《李时珍医学全书》" 生池畔,方茎,叶有桠,子作钗脚,着人衣如针。北人谓之鬼针 " 它的果实顶端密布的倒钩刺——形似鬼魅布下的机关,稍触衣角便黏附上,这也展现了鬼针草的特性。


鬼针草,是菊科鬼针草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经常在一些村边的小路边、野外荒地处生长。且生长速度惊人,一般初春时候,就开始生长了,到了清明前后,就已经长成一大片了。


在农村,鬼针草是孩童恶作剧的 " 武器 ",摘一把果实撒向同伴后背,瞬间引发追逐嬉闹,回家总是被大人责备,因为要费心地将身上挂满鬼针草的种子一根根拔掉。农户秋收时,裤脚常被这些 " 暗器 " 攻占,无奈笑骂 " 跟屁虫 "。这些黑色小刺球,承载着农村人田间地头的鲜活记忆。

2.jpg

鬼针草在我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区均有分布。花小而朴素,夏秋时节绽放白色或淡黄色头状花序,果实为黑色瘦果,顶端的倒刺钩,似微型鱼叉。据《中国植物志》记载,鬼针草属全球约 230 种,我国约 9 种。例如,白花鬼针草。白花鬼针草是鬼针草的一个变种,因其花白而得名。


鬼针草基本上不挑生长环境,在果园、菜地、路边,甚至是房前屋后的空地、荒地、河岸都能生长。


当鬼针草还是花朵时,外观类似于普通的小菊花,但成熟后,它的果实变成了带有倒钩刺的 " 大刺头 "。所谓的 " 鬼针 " 实际上是鬼针草的瘦果,它们具有三棱形状,尾部带有细小的针尖,能轻易附着动物皮毛、人类衣物,当你在草地上行走时,这些果实会附着在你的裤脚上,随着你的步伐往衣裤里钻,会有轻微的痛痒感,不知不觉中,你就成了鬼针草种子的搬运工,帮助它们扩大了传播范围,它依靠 " 粘衣十八不跌 " 的本领,在自然界中广泛传播种子。

3.jpg

据《植物生态学报》研究报告,单株鬼针草可产数千枚果实,借助外力传播至数公里外,这种 " 搭便车 " 策略,让它的种子遍地生根,甚至被有些国家例入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冬日里,鬼针草的枯枝依旧高举果实,成为鸟雀的 " 越冬粮仓 "。麻雀、鹀鸟等鸟类啄食瘦果,无意间助其播种,蚂蚁搬运果实至巢穴,倒刺成为抵御天敌的屏障,在农业领域,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鬼针草与其他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索利用它来进行生物防治,抑制一些对农作物危害更大的杂草生长,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虽被视作杂草,鬼针草却是药典中的 " 宝藏 "。据《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其全草可入药,性凉味苦,归肝、肺、大肠经,具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效。闽南地区还以鲜草捣敷治毒蛇咬伤;客家用其煎汤外洗疗湿疹瘙痒。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鬼针草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入,开始探索它更多的潜在价值和应用前景,在医药研究领域发现,鬼针草含有黄酮类、酚酸类、聚多炔类及挥发油化学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降血糖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可用于高血压、急性黄疸型肝炎、跌打损伤、烧伤、足癣等疾病的临床治疗。

4.jpg

除了药用价值,鬼针草在文学中也常寻到它的踪迹,如在刘亮程著《一个人的村庄》中写道:" 鬼针草跟着人的脚步走向远方,像极了命运里甩不掉的纠葛。" 在文中鬼针草坚韧生命力被作者赋予 " 野火烧不尽 " 的意象,黏人特性则隐喻人世间的羁绊与牵挂。


在仁怀,鬼针草还是一种特色野菜。印象中,城内至少有 3 到 4 家野菜火锅店里,四季都有鬼针草嫩芽供人们烫食。鲜嫩的鬼针草,只需在滚烫的汤水中过一遍,再到贵州人最喜欢的蘸水里滚一圈,就变得别有风味。


鬼针草就是这样,在每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枯瘦的果序在风中轻颤,等待下一个过客带走它的种子,它无需绽放的花朵和华美果实,仅凭一身倒刺,便在人与自然中找到生存的缝隙。




来源 酱香仁怀


编辑 王欣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